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务公开 > 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2018年05月30日 20:57:34 访问量:161528

 

 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2018-2023


 

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

二〇一八修订

1

 


 

 

前言

第一篇  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成绩与经验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主要成效

(二)“十二五”期间建设经验总结

二、存在问题

三、“十三五”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第二篇“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战略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及重要指标

第三篇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办学理念:践行五个坚持,聚焦内涵发展

(一)坚持办学方向,突出思想引领 

(二)明确办学定位,彰显办学特色

(三)创新办学思路,提升办学品质

二、学校治理: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提升机制运行活力

(一)完善学校章程,引领学校发展

(二)加强团队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三)健全管理制度,激发运行活力

        构建多元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五)锻造先进文化,共建精神家园

三、办学机制:创新办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18

(一)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三)共建校企合作培训中心,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四)积极探索创新工作理念,建立职教合作交流机制

四、专业建设: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19

(一)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二)依据市场务求,进行专业动态调整

(三)适应产业发展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四)结合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专业群建设

五、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接行业职业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二)对接企业生产过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三)强化实习实训环节,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六、师资队伍:铸造六项工程,提升队伍素质

(一)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二)外引内培,优化结构

七、实训条件:完善实习实训条件,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一)完善现有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

(二)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三)建设创业创新教育基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八、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强校,助力特色建设

(一)完善信息基础,构建智慧校园

(二)丰富数字资源,提升教学品质

(三)推进人人参与,共建“互联网+教育”

九、服务能力:练好办学内功,提升服务能力

(一)壮大办学规模,提升培养质量

(二)争取政府支持,打造培训品牌

(三)技术服务社区,非遗熏陶校园

(四)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辐射能力

十、一校一特色......................................................................................................26

十一、党建工作:持续扎实推进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27

        (一)加强党的领导和基层组织建设

        (二)加强工作研究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篇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措施..................................27

(一)加强对规划组织实施的领导

(二)强化规划分工落实与实施

(三)加强规划实施的督导与评估

(四)加大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力度

(五)开展规划组织实施的理念宣传与认识发动

 

前言

1981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校创办起职业高中与技工教育,首期开设茶叶专业,1985年增设小水电运行、电子、食用菌等专业,1988年增设茶叶职业中专班。1990年春季经过县政府批准,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更名安溪职业学校。1993年学校升格为全日制职业中专学校,1995年被评为市级重点职校,2000年升格为省级重点职校。

2008年,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闽政文【2002337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的《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及管理办法》(闽教2001职成76号)等文件精神,为彰显我校的办学特色,经省教育厅同意将“福建省安溪职业中专学校”更名为“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

目前,我校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茶文化传承方向)、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茶餐方向)、电子商务(茶叶电子商务方向)、农村电气技术(智能机器人方向)、电子技术应用(光电技术方向)等“五大专业”专业与我县茶产业、光电产业、电商产业、茶文旅及餐饮业等“五大产业”相匹配,吻合度较好。

学校还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具有面向在校生和社会从业人员开展评茶师、茶艺师、电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及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认证资质。

学校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资源,建立“福建省涉茶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基地”、“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泉州市海外华裔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泉州市‘海丝文化’游学基地”、“生态保护教育基地”、“旅游培训基地”、“退役士兵培训基地”、“精准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基地”和女职工周末学校等,开展各级各类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发挥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

2017712日,泉州市教育局 泉州市财政局《关于公布“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建设工程”培育项目校名单的通知》(泉教职成〔201710号),我校列为“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建设工程” B类培育项目校。今后五年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持续创新,乘势而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更加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是今后五年学校面临的历史性任务。

据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教职成〔2017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既定的创建“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项目《建设规划书》和《任务书》”的实际,为确保如期完成我校“特色校项目”的建设任务,修订我校“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

本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办学理念、学校治理、办学机制、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实训条件、信息化建设及服务能力是学校未来五年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使之具有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条件和一流的社会服务。对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品牌,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第一篇  规划背

一、“十二五”期间成绩与经验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十二五”办学目标,为“十三五”改革、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就

1.深化办学理念,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学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一创(创建福建省规范化等级中等职业学校)、二走(走改革创新之路、走校企合作之路)、三建(校园建设、内涵建设、骨干示范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特色立校、创新引领”的办学理念,秉持“改革引领、重点突破、校企共建、铸造品牌”的建设思路。坚持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致富”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以交给我们一个孩子,还给你们一个人才,让每位学子在鸟语花香的花园式校园中成长,在温馨舒适的如家式起居中自然成才,在百般呵护的保姆式中轻松就业创业为办学承诺;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严勤诚敬”的校训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强不息、携手共勉的座右铭,形成了“文明、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敬业、德高、艺湛”的教风,“尊师、守纪、厚德、强能”的学风。

学校推行“制度治校、道德感化、文化引领”三大治校方略,立足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以内涵建设为主导,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创新、完善内部管理,我校实行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的校长负责制,设立德育、教学、实训、招生、就业、后勤等管理机构。根据《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章程》,健全完善常规管理、绩效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推进精细管理,提高学校治理能力

学校坚持精细化管理,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管理机制推行。成立以李瑞章为组长,各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教研专业组长及班主任为成员的精细化管理小组,开展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并设置“精细化管理奖惩公示牌”,公开检查时间、内容。落实一岗双责职任制度,从上至下、全员参与、多头并进、齐抓共管,确保校内师生安全,教学安全。通过每学年的教代会,不断修订绩效考核方案,将教学常规量化,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学校还实行行政领导挂钩班级制度、党员干部挂钩班级制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严格,教学文件完备齐全,加强教学督导和人才培养过程监控。严格执行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办学行为规范,校风、教风、学风良好,近三年无违规违纪现象,未发生安全事故和犯罪事件。

3.重视队伍建设,双师教师比例合理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业务精良、富有活力、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0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骨干教师9人,副高职称9人;兼职教师12人。

4.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效果明显

学校坚持“依托行业、紧联企业、立足岗位、服务区域”的专业建设思路,先后与日春股份公司、泉州理想茶业、福建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溪名厨协会等12家知名企业、品牌企业和行业协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引入福建省安溪县溪韵茶业有限公司,走“引企入校”实现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携手日春股份公司积极创建“茶业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取得初步成效。逐步形成了实训基地共建、学生订单培养、校企共建专业、教师专家互聘、科研联合攻关、企业员工培训等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运行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增强办学实力,辐射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成效显著,形成“办学社会化、交流国际化、教学实践化、校区公园化、校企合作化”的办学特色。学校主动对接日春股份公司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骨干作用;学校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学员慕名来校参加“短、平、快”的培训班。学校与韩国张园茶文化交流会、台湾乐悠茶艺协会结为姐妹会。日本、马来西亚、美国、非洲等国际友人,以及省内各高校的茶学社、有关报社小记者团和茶文化旅游观光团经常来校交流、体验。三年来我校共完成各种培训总数为7113人次。与此同时学校组织老师每年都到茶农家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指导,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指导,到溪韵茶业传授独特茶叶拼配和烘焙技术;计算机王金树参与中国茶多网茶叶网站开发;陈加友老师参与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公司的茶叶机械的设计研发,已有3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茶叶组龚明辉老师长期兼任安溪县溪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指导茶叶经营销售等。

6.凸显办学特色,学校屡获殊荣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学相长,职业学历教育、非学历职培与职业资格认证比翼共进,办学成效突出,素有“茶师摇篮”之称号。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学校”、“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国学陶先进集体”、“全国最具特色办学单位”、福建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中组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站点”、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第三届中国品牌年会“中国自主品牌成长100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最佳网校示范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及泉州市“文明学校”、“绿色学校”、“礼仪示范校”,“平安学校”、“泉州市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泉州市环保教育基地”、“泉州市劳动教育示范校”、“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校(项目茶文化)”等荣誉称号。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共有27人次获奖,并有4人次入选福建省代表队参加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均取得傲人的战绩,其中,林艺阳同学勇夺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贵定云雾贡茶杯”手工制茶比赛青茶(乌龙茶)桂冠。2016年学生加全省中等职业院校手工制茶大赛获得手工制青茶项目第一名,手工制扁形绿茶项目第一名;学生参加安溪县茶文化旅游讲解大赛获得第一名,其他项目也取得佳绩。2017年学生加全省中等职业院校手工制茶大赛获得手工制青茶项目第二名,手工制红条茶茶项目第二名;学生参加福建省中等职业院校茶艺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

学校本着“精细化管理、高端化要求、理性化教学、实践化培训”要求,学校立足海西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我县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坚持以创建茶文化特色学校为抓手,深入开展教育扶贫活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7.谱写党建新篇章,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要求为指导,围绕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干部执行能力,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

8.办学条件取得新改善

校园占地面积78706㎡(118亩),现有行政办公楼1栋、教学楼2栋、实训楼3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栋,图书楼1栋,学生宿舍2栋,学生食堂1栋,标准400米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3个,教师活动室等建筑。

校园按照职业教育教学需要进行建设,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分区规范,土地利用率、绿化率、容积率达到国家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标准;分为行政办公区、教研区、教学区、实训区、校企合作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学校绿化覆盖率达40%,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校舍布局错落有致,是省级“花园式单位”、“绿色学校”。

学校校园总建筑面积35348㎡,生均建筑面积28.1㎡,各种建筑群规划有序,拥有行政办公楼3800㎡,教学楼5747㎡,实训基地8852㎡,图书楼2238㎡,学生宿舍楼4643㎡,学生食堂1500㎡等。学校教学、实训、办公、学生生活用房、运动场所等设施均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利用率100%。

校园布局科学,功能分区合理,环境景观精心设计,营造出—个自由舒展的教学建筑楼群,创造出优雅的教学环境和优美宜人的学习空间,为师生创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平安和谐、环境优美的校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探索校企一体化,引企入校,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的办学设施能够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的需求

(二)“十二五”期间建设经验总结

1.始终牢牢抓住立德树作为工作根本任务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始终把特色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直接动力

学校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身特色;学校要特色发展,根本靠改革、靠创新,学校始终坚持特色发展的理念,鼓励各处室部门、教师、教研组、专业组大胆探索和实践,在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和探索创新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3.始终把内涵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工作核心

内涵建设必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创新培养模式为中心,以师资队伍为关键,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构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技能大赛体系强化品牌意识、创建品牌专业是我校获得竞争优势的宝贵经验。

4.始终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精英人才,必须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开展合作交流释放办学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存在问题

(1)学校治理水平需要提升。学校治理结构、内部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队伍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需要提升。

(2)办学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产教融合需进一步深化。

(3)教学改革还要进一步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方式还要进一步创新。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拓宽。

(4)学校师资队伍结构需优化。部分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数量缺乏。

(5)专业建设实训条件需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规模应进一步扩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尚需进一步建设。

(6)文化育人需要进一步发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感恩教育要更加重视。

(7)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未能满足办公教学需要。要达到“三通两平台”的要求,目前,我校距离这个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8)职专招生瓶颈还未解决,学校的招生依然面临着困难。

三、“十三五”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1.区域经济发展的层面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维对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安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安溪将围绕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游”中国茶都山水园林城市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茶业)现代化,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环境相协调。全县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发展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保持领先,走出一条具有安溪特色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新路,充分彰显安溪山水环境、茶乡文化特色,塑造“山水福地、茶韵安溪”的形象品牌,把安溪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厦漳泉大都市区重要的发展节点。“十三五”时期是我县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历史时期这为学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2.企业行业发展层面

未来五年,安溪围绕适应区域实际的“5+5”产业体系,建好“五大园区”、提升“茶、艺”两业、推进“三个融合”、突出“四轮驱动”,努力通过做好这“五二三四”的文章,谋划“五个转变”,力争至2020年形成茶业、家居工艺、建材冶炼、光电、电子商务等五大百亿产业。

依托“五大园区和“两业”的蓬勃发展,安溪特色支柱产业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

(1)茶产业是安溪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安溪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园面积60万亩,连续8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安溪铁观音以1424.38亿蝉联中国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茶叶类第一位,荣获“2017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安溪县从茶文化推广入手,以集体品牌带动企业品牌开拓市场。近年来,以“八化”(全域生态化、茶农组织化、追溯全程化、生产标准化、集群品牌化、布局园区化、资源资本化、业态多元化)为着力点,致力茶业转型、二次腾飞,建设现代茶业强县。为适应茶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目前急需培养一大批具有精耕细作、熟练制茶工艺又能说茶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能做会说的茶文化传播使者);

(2)据调研,目前安溪县有120万人口,其中有80万人在从事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文化程度低,开拓创新的基础差,难以适应安溪茶业转型、二次腾飞,建设现代茶业强县提出的茶业的新要求。为此,安溪县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开展茶叶万人培训和茶叶大师赛活动;除此之外,涉茶、家居工艺产业的电子商务运营师缺口3500人,电商美工设计人才缺口1200人。

(3)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安溪茶文化之旅被列为全国三大茶文化旅游黄金线之一。经过调查,作为铁观音发源地的安溪县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这几年,其区内清水源、洪恩岩、铁观音庄园等风景名胜区和文化遗存地吸引了大批天南海北的观光游客。伴随旅游业的火爆,区内各类接待设施如酒店、饭店等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据统计安溪境内现有大大小小的酒店、饭店宾馆或招待所数百家。在旅游旺季,这些酒店、饭店、宾馆面对蜂拥而至的游客仍存在相当大的接待压力。这就必然需要不断吸纳大量具有相应资质的宾馆、饭店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

(4)“十三五”期间,安溪社会民生加速改善。安溪“十三五”期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8年实现国家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主要实现途径之一是“扶智扶贫”,通过开展茶叶知识和技能培训,实现精准扶贫。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服务业是安溪县“十三五”建设期间的重要工作。安溪将将大力建设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政府也将着力建设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在安溪,目前这些产业刚刚兴起,人才培养几乎是空白,因此改造旧专业,转变专业发展方向,显得尤为迫切。

(5)推进“海丝”交流合作,也是安溪县“十三五”建设期间的重要工作。培育“海上茶叶丝绸路”文化交流品牌,发掘安溪海上茶路起点文化资源,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交流合作,建设“海上茶路”交流前沿平台,扩大“海丝”安溪铁观音文化、家居工艺创意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这需要一大批懂得茶叶、茶文化、茶艺茶道、旅游服务与管理等能做会说的茶文化传播使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来支撑。

(6)打造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泉州厦门(安溪)经济合作区湖里园、思明园、弘桥智谷(泉州)电商产业基地等“五大专业园区”。目前,光电产业已入驻企业16家,同时,泉州厦门(安溪)经济合作区湖里园、思明园已有8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弘桥智谷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已有恒安、特步等240余家企业入驻。安溪产业的创新性、多元化、高层次的特征日益突出,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态势,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使安溪对茶产业、藤铁工艺业、EC产业、光电产业、电商产业、旅游业和餐饮业等领域的一线职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湖头光电园目前有晶安、信达、天电、中科生物等光电企业16家,光电产业技能人才缺口达10000人。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湖里园、思明园等五大产业园区的建设,“十三五”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装备的应用,机器人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机电维修工500人。

3.职教育改革层面

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空前。首先,国家启动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办学水平。这为我校建设发展提供一系列新的支撑载体。其次,国家、省、市都提出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将积极发展职业培训鉴定和开展游学活动作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我校实施面向在岗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城镇务工人员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供广阔的市场。泉州市教育局  泉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教职成〔20173号)等文件精神,我列为“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 建设项目校,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面临的挑战

1.外部环境

随着整个经济发展形势由高投入、高耗能、低技能、低附加值转向提高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新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校承担的高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任务十分艰巨。

2.内部因素 

首先,产教融合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有待创新;其次,学校内涵建设还需要不断夯实,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行业影响的名师以及专业发展领军人物不多。第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二篇“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九大”提出的“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精神,全面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按照《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立足安溪,面向泉州,服务厦漳泉同城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围绕茶文化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将学校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品牌,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发展战略

坚持“内涵、创新”的总体发展战略,质量和特色”之路,以内涵提水平,以特色促发展,用创新发展的方式拓展办学空间,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国内一流培养中等技术技能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坚持创新兴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选取一至两个专业为试点,积极探索多元化合作办学。充分利用现有办学基础和优势,积极培育特色要素和特色项目。在探索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能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智慧文化校园建设等方面力争探索出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

——坚持质量立校。实施优质校建设工程,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突出特色和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软实力

——坚持合作活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校企协同育人新局面

——坚持人才强校。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实施创新型研究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创造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良好环境。

——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坚持文化铸校。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具体体现,继承和发扬学校在建设奋斗中形成的学校精神、校风学风和办学理念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和党史教育两个平台积淀深厚的文化

、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聚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资源,走“产教研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推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与保障体系,建设一批品牌专业群,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型带头人和教练型的教学名师队伍,建设一流的校企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独具有特色的智慧文化校园,立足安溪面向厦漳泉,培养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将学校建设成“理念先进,机制创新,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并朝着建设福建省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迈进。

(二)具体目标及重要指标

1.办学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科学谋划发展,厘清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明确办学定位,深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平

2.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吸收行业企业专家进入专业建设指导机构。积极参与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教集团改革试点。实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与企业共建员工培训中心、技术创新推广中心、民族工艺传承创新中心,助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3.专业建设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编制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建立起紧贴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办好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品牌、优势专业,重点建设23个特色专业群。鼓励按照国际专业认证标准建设专业群。

4.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每个专业有至少3门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开展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改革,把职业岗位技能和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建设上有独特的可借鉴性经验,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方面有典型的原创性案例。强化实践环节,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5.师资队伍。具有与学历教育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形成合理的师生比以及专业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80%以上建立学校从行业企业招聘教师的制度,新补充专业教师中具有半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应逐年提高至50%。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和“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有稳定的企业培训进修渠道。建立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示范(重点)专业1至2名设区以上专业带头人建有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

6.实训条件。加强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训装备建设,达到教育部发布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推进校企共建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校企共建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训基地,依托重点专业(群)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产品开发机构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实训基地主干专业覆盖率达到100%以上。

7.信息化建设。强数字校园规范化建设,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标准化校园网络,仿真实训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数字化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建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领域全面应用。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造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8.学校治理。持依法办学,按照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要求,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核心,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创新运行机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地方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以强化内涵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加强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行业企业及社会等多方参与学校评价,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有原创性的学校管理经验。校园文化特色明显,育人机制健全,形成独特的育人氛围,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9.服务能力。坚持以贡献为引领,围绕行业需求,区域发展办学,为提高城乡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创业、技术推广创新服务,社会认可度高。实现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积极承担面向社会的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任务,保持年均培训人次为全日制学历教育规模2倍以上。结合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篇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办学理念:践行五个坚持,聚焦内涵发展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努力践行五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协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引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以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师德艺发展、服务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的“四个发展”的办学思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职业学校。

1.坚持办学方向,突出思想引领

通过座谈研讨、问卷征询、专家论证等,修订学校办学理念进行专题调研,针对存在问题聘请专家为学校发展问诊把脉,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宗旨,树立正确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行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明确办学定位,彰显办学特色

1)围绕我县茶业、光电产业、餐饮和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专题调研、专家论证等,修订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学校办学进行科学定位。

2)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建市级特色校为动力,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我校茶文化特色专业群,将学校建设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培训基地和茶文化传习资源集聚地,服务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

3.创新办学思路,提升办学品质

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发挥行业企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通过调研,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和行业人才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发挥企业办学引领作用,探索建立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各行业、产业信息化进程紧密结合。,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引领,激发学校发展活力,扩大服务面向,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突出以质量为核心,完善产教融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人才培养、社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应用研发一体的办学格局,实现校、企、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治理: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提升机制运行活力

以创建"泉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为契机,主动适应泉州地区发展战略布局和区域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结合我校实际,贯彻“现代理念引领、产教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支撑、规范精细管理”的治理思路。完善学校章程及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健全学校治理机制,强化办学行为规范。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教育质量,丰富校园文化,以文化育人、熏陶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现代职业精神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从业技术技能的劳动者。

1.完善学校章程,引领学校发展

以现行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结合本校实际及学校发展要求,对学校原章程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和修改,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表决通过,修订符合本校特色的《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章程》。让《章程》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意愿,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认同,规范办学行为,体现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学校办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成为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履行公共职责的基本规则。

2.加强团队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以务实、协作、创新、高效为宗旨,以爱岗敬业为前提,以能力保障为重点,以岗位职责为中心,科学规划配置管理团队,使学校的人、财、物等达到最佳效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提升干部队伍管理能力为核心,科学制订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方案。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采用自学、参训、挂职、讲座、专家诊断、领导指导等形式,促进团队自身发展,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让管理团队具有坚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3.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依法明确、合理界定学校内部事务的决策权。实行落实校长负责制,健全决策机构的职权和议事规则,完善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大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师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每年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不定期召开民主联席会议,以达到机制活,决策优,效率高。通过重大决策小组会议,建立重大决策的论证评估机制。对有关学校发展规划、基本建设、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等决策事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论证。建立完善职能部门论证、邀请专家咨询、听取教师意见、专业机构或者主管部门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

4.完善管理制度,激发运行活力

以学校章程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为要求,通过构建职业教育现代管理模式,以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为依托,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形成包括党建、师德、教学、实训、学生、后勤、安全、科研、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合理、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基本思路,在学校内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借鉴兄弟学校做法,重大问题要采取听证方式听取意见,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建立动态更新的制度审查与清理机制,使制度可操作性、易执行,形成比较完善的《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规章制度集》,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激发运行活力。

5.构建多元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树立全面质量评价理念,坚持“需求导向、多元诊断、改进提高”的工作方针。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制定《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细则》。引入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治理、专业设置、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质量监控,建立并实施以学生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工作。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听取毕业生对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建议,了解毕业生的岗位变动情况、薪酬待遇,使学校能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精准服务产业。

6.锻造先进文化,共建精神家园

加强校园特色内涵文化建设,从理念文化、社团文化、景观文化、视听文化四个板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秉承“严 勤 诚 敬”的校训,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及引入企业文化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形成“文明、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敬业、德高、艺湛”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厚德、强能”的学风。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文化品格。引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泉州地方特色文化,创建灯谜教育基地,把传统文化引入校园生活,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知识教育。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着力培育规范文化。建立起一套包括校规校纪、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的制度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制度。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文化基础。从景观设计到标语、口号的选择,再到建筑物内部文化氛围的布设,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进行取舍,实现了“净化、美化、绿化、静化”的目标。

引入企业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以“泉州市劳动教育示范校”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行业劳模和优秀毕业生到学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广泛宣传、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三)办学机制:创新办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岗前岗后培训为辅,形成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职工培训及校企合作互为一体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推行“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茶文化特色专业群为引领,形成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布局;积极推进“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建设共享共用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加强与茶叶技能大师、省际以及闽台进行对接合作,共建帮扶,构建充满活力、创新有效的办学机制。

1.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学工作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推行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成校外实训基地不少于12家;校企联合培训企业员工,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数不少于4个,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数不少于3个。成立由较高学术水平、治学严谨、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及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工作委员会,制订委员会章程,严格按照章程开展各项工作。

2.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在深入调研区域产业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校企双方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实践指导老师,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加强对实习期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及时收集分析企业对实习生工作的反馈和评价,强化反馈评价结果的运用。

深入调研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建立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办“校中厂”,建立1-2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践。创办“厂中校”,在企业中设立理论学习室,及时为学徒及企业员工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3.共建校企合作培训中心,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以茶文化特色专业群为依托成立技术服务机构,主动与企业对接,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传统工艺传承,提升服务能力。利用我校的实训基地与日春股份公司、安溪县总工会、安溪县茶果局、安溪县扶贫办、安溪县人社局等单位,定期举办各类各项培训,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800人,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成立专业工作室和创新中心,每年完成1-2个以上的校企对接项目。

4.积极探索创新工作理念,建立职教合作交流机制

围绕福建自贸试验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省际之间、闽台之间及国外企业或院校等单位的互派互助等长效合作交流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加强平台建设,与区域、省际、闽台、国际的企业或职业院校形成结对帮扶共建。

(四)专业建设: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以服务泉州区域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为依据确定专业,按照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原则,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适时进行专业动态调整。强化茶文化特色立校意识,构建以茶叶生产与加工(茶文化传承方向)为核心包括旅游服务与管理(茶文化旅游方向)、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茶餐方向)、电子商务(茶叶电子商务方向)等专业的茶文化特色专业群,实现专业的集聚效应和产业链的全覆盖,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1.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特色立校、创新引领”的原则,按照“依托行业、紧联企业、立足岗位、服务区域”的专业建设思路。立足泉州产业结构,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制定学校专业建设五年发展规划,构建适合本校的专业建设机制。

2.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动态调整

跟踪安溪和泉州产业发展方向,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遵循“依托行业、紧联企业、立足岗位、服务区域”的专业建设思路,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确保设置的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

(1)建立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继续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茶叶生产与加工(茶文化传承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茶文化旅游方向)、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茶餐方向)、电子商务(茶叶电子商务方向)、农村电气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面向本地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特色)专业。

(2)专业设置主动对接产业发展,设置引导行业发展、职业变化的新兴专业,主干专业对应形成特色专业群。

3.适应产业发展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育人为根本,依托企业,校企共建专业。

(1)专业对接产业:专业建设紧跟泉州产业经济发展步伐,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推进校企融合,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与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每年不定期交流讨论专业建设情况,结合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市场调研情况及时调整办学行为。

(2)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岗位能力:各专业组跟随市场情况,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课程;按照企业生产过程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紧贴岗位能力,实时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

(3)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各专业组按项目开发小组的形式,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将企业调研所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教学项目,项目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应同时包含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本门课程的基本技能)两个元素。教师形成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灵活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实现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标准对接。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应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23年毕业生双证率达100%。

4.结合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专业群建设

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组织调研,召开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形成各专业群建设方案。

(1)学校以茶叶生产与加工(茶文化传承方向)专业为核心建设茶文化特色专业群,包括旅游服务与管理(茶文化旅游方向)、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茶餐方向)、电子商务(茶叶电子商务方向)等专业,实现专业的集聚效应和产业链的全覆盖,服务泉州制造2025。

(2)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专业群课程建设不少于2门,相应的教材建设不少于2部;积极利用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的形式,形成面向专业群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创新“互联网+职业教育”新理念,围绕专业群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

(五)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紧密围绕泉州及海西区域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对接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校企共建,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的“共基础,多模块,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开发校本特色教材,充实教学资源平台。对接企业生产过程,重点推进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三磨”的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小组合作探究式、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强化实习实训环节,校企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及管理制度,校企双师带徒,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建立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1.对接行业职业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1)在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专业群建设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分析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的“共基础,多模块,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对接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把职业岗位技能和素养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并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制定可行的实施性教学标准。

(2)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课程,茶文化特色专业群在核心课程和技能方向课程中建设3~4门精品课程,同时鼓励其他专业积极开发特色的校本教材。

2.对接企业生产过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规范课堂的教学行为,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促进项目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探索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小组合作探究式、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强化实习实训环节,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1)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订各专业的实习实训计划,按照在校认识实习、生产性实习,入企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校企双师带徒方式循序渐进,交替进行,确保各专业群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2)加大管理力度,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责任保险制度》、《实训车间7S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考核标准》,严格按照企业车间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要求管理学生日常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1)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多元(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多维(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方式。

(2)构建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师生评价与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的办学质量评价机制。

(六)师资队伍:铸造六项工程,提升队伍素质

1.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培养、评价制度和绩效考核分配的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突出技能培训与服务、教改与科研成效的考量,研究制定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完善并执行新教师上岗培训、继续教育、企业实践制度。

2.外引内培,优化结构。制定教师素质提高年度培训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价,强化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职业技能与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生师比控制16:1-20:1以内,通过“双向服务”、“双向交流”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6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聘请行业企业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达10-20%。茶文化特色专业群有1-2名泉州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建有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或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等。新任教师上岗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教师继续教育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450学时,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师每两年累计2周以上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学习考察、开展调研。

(七)实训条件:完善实训实习条件,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实训条件是学生实训实习的重要保障,学校将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努力建设能满足能实训教学需要、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将以“充分、规范、先进”为原则,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上不断完善、补充、更新实训设备,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效益。深入校企业合作,以企业的生产实际作为学生实践项目,实行工行结合,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专业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努力提升学校实践教学水平。

1.完善现有实训条件,建设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

(1)适应市场需求,保持实训设备的先进性

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将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上按适应市场需求的原则不断完善、补充、更新实训设备,全面达到教育部发布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根据我校开设的专业情况,结合现有实训条件,四年内新增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实训中心一个,铁观音技能大师工作室一间,劳模创新工作室一间,名师工作室一间,海丝茶文化馆一个,学生优秀作品展馆一间,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中心一个,名厨工作室一间,现代茶叶综合基地一个,微生物有机农业研发中心一个,信息化平台一个,整改提升电工电子实验室,同时根据专业的教学需要引进相应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将覆盖所有专业,充分满足了学生实训及对外培训的需求。

(2)切实推进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本着满足教学需要为主,兼顾生产、科研、技能竞赛、对外培训和职业鉴定考试的原则,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状况,组建现代科技含量高、性能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茶叶专业,电子商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是安溪的支柱产业,加强与安溪及周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深入合作,引进1-2个生产性实践平台。利用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实训项目,给学生排任务压担子,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在茶叶、电子商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等专业建立理实一体的“技能教室”等设施,推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工学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4)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保证实训基地高效运行

进一步规范实训教学管理,实训室实行规范化管理,各项制度流程上墙、积极引入7S管理理念,实训场所的所有设施设备排放整齐划一,地面墙壁干净整洁,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悬挂上墙,走廊张贴,实训教学记录完整、设备维护报损手续完备。实验实训资料档案完整齐备。实训精心组织、按计划完成、达到预期目的。实施综合实训周的技能教学,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确保实训操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设备使用效益,保证实训基地高效运行。

2.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的需要,选择能满足教学实训实习要求的企业或行业,建立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实习基地、专业教学需要的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和其它短期分散的实习基地,从满足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校外基地建设规划,及时调整和增加校外实训基地至12个。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能适应专业教学计划要求,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论证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

3.建设创业创新教育基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充分阐明“十三五”规划对推动未来五年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学校整体发展与师生个人发展的相互关系,将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作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合力的契

(八)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强校,助力特色建设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等精神,以及《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指引;学校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工作,以校企协作为抓手,秉承“学生中心,服务发展”的信息化发展宗旨,努力搭建“高效智能”的校园网络;开发“丰富易用”的教学平台;形成“互通互联,人人参与”的应用局面。从而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办学质量、打造职教品牌、树立社会形象,使学校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发展中抢占有利位置,并通过努力最终创建成泉州市特色职业教育的信息强校。

1.完善信息基础,构建智慧校园

(1)构建高效、可拓、安全、高速、全覆盖网络环境

依据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加大资金投入,在原有硬件基础上,提升WIFI网络质量,将带宽提升至200M以上,增加无线AP接入点;完善学生生活区的无线网络;与企业合作,安装10套以上触摸式白板、多媒体一体机、投影仪等设备,完成主要教学实训场所的多媒体覆盖;通过EG交换机、核心交换机和网络防火墙相互配合,制定网络资源分配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网络高效运行;与企业合作搭建信息化智能设备,服务于学校师生;最终建成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环境。

(2)建立管理现代化、教学信息化的网络平台

基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要求、管理模式、服务需求等,与企业合作,对现有的教务、人事、财务、财产、学生工作管理、顶岗实习等平台进行初步规划;制定符合学校需求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数据共享中心,以使校园各平台数据共享,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和应用服务充分融合。与企业合作订制网络在线教学系统,建立以面向教师模块,教师可以在线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面向学生模块,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实时接收课程信息,配以电子设备等,实现教学信息化和学习网络化。

(3)建设操作简易化、功能先进化的现代信息化实训室

进一步规划,加大投入,引入企业、行业参与建设至少1间专业数字化技能教室、1间远程协作教室、1间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室。同时形成完善的使用机制,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并提高适应数字化学习的学生人数比例。

2.丰富数字资源,提升教学品质

(1)建设丰富多样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加大资源建设力度,通过校本开发、校企联合研发、购买服务等方式,增加“茶文化特色专业群课程”课件500件以上,按照课程知识点内容展开;充实试题库,覆盖课程内容的每个方面;开发和制作教学过程中讲解知识点所需的“微课”视频100个,把原先不足50G的数字资源,增加至300G以上,同时支持PC、平板、手机等智能终端,方便学校师生查阅,实现所有课程教学资源的全覆盖。

(2)建立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灵活、可自定义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

以资源中心为基础建立4门以上的在线网络课程。通过搭建“大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教师之间“云端”共享,建立起灵活、可自定义的教学平台,同时开发相应在线教学资源手机APP平台,实现师生通过网络实时查看课程,进行学习,并对学习成绩评估,为学校提供较全的系统支持,并创立网络选修课程,供师生参考学习。同时支持各种智能设备,实现师生可随时随地查阅和学习。使之全面、集成、开放、安全,成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教育、学习、实训、进修、管理和研发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和共享,为师生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

3.推进人人参与,共建“互联网+教育”

(1)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种学习活动紧密结合

通过制定落实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开展信息化创新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学习,强化师生信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校企融合等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开发网络环境下教学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各种学习活动紧密结合,通过软硬件的配合,服务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查看资源库,在线课程等,推进以达到逐年提高适应数字化学习的学生人数,直至2023年,达到总人数的90%以上。

(2)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率

加强教育、教研,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课题研究,形成相关的研究论文集。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机制保障、制度建设。力求信息化渗透到学校各个层面的管理和建设。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课课时不低于学期总课时的80%。并形成使用信息化进行教学、工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3)激励教师参加信息化大赛

定期组织信息化教学培训,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形成选拔机制,促进教师积极参加市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好成绩。

(九)服务能力:练好办学内功、提升服务能力

贯彻“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勇担服务社会职责。深造内功,壮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更多更好技能人才;组建雄厚师资培训队伍,为行业企业、社区提供技术服务。

1.壮大办学规模,提升培养质量

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本地经济建设输送更多更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大下乡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异地招生生源面。优化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20年达到95人以上;扩大全日制招生规模,全日制在校生在2017年基础上逐年增长,2023年力争达到2100人。

组织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市场调研,调整专业课程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及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发现和反思教育教学环节存在问题,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建设建议。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继续为本地输送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较高素质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就业率在70%以上。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85%以上,且逐年增长。

2.争取政府支持,打造培训品牌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跟部门、行业合作,建设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努力把学校建成在本地具有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及鉴定基地,满足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的需求。下企业调研职工培训和鉴定需求,采取“请企进校、送教入企”等灵活方便职工的形式;聘请企业能工巧匠5-10名充实培训师资。年社会培训2000人次以上     

3.技术服务社区,非遗熏陶校园

建设完善专业工作室、就业创业中心,组建校企合作专家团队;签订校企技术合作协议;鼓励专业技术骨干深入合作企业。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1-2个。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茶叶万人培训,组织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技术团队进社区、下乡提供技术服务,每年不少于2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技术服务;与企业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新技术交流、研发活动。组建茶文化表演艺术团、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每年展示活动不少于2次,下乡服务不少于5次,为当地文化传承提供后备人才。

4.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辐射能力

继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形成学校品牌;强化品牌锻造意识,通过媒体宣传学校办学成果;加强校企合作、兄弟院校合作,扩大办学影响力。结队帮扶区域内1-2家企业或学校。

、一校一特色

制定茶文化传习基地建设规划和传习计划,建设铁观音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继续发扬传统茶文化。组织骨干力量开发《茶文化》、《审评与检验》、《茶餐》校本教材,并研发系列茶餐;通过茶文化艺术表演队,大力宣传茶文化,成为安溪茶文化宣传的主要窗口。以泉州市海丝文化游学基地为基础,建设以茶文化为主体的研学课程体系,争取与上级主管部门、旅行社等支持,开展国内乃至国际“研学旅行”项目。培育“海上茶叶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品牌,挖掘安溪海上茶路起点文化资源,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交流合作,建设“海上茶路”交流前沿平台,扩大“海丝”安溪铁观音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实现海丝文化交流国际化。

十一、持续扎实推进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一)加强党的领导和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建设过硬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明确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支部工作制度,搞好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党员进社区、争创先锋岗等活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重视将教学科研骨干、专业带头人、辅导员等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二)加强工作研究

不断完善学习及考核制度,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在全校营造学习研究氛围。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把学校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各的发展上,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中,落实到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中。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加强财务和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行党务政务财务公开。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有效途径,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师工作队伍建设。   

 

第四篇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措施

规划的生命在于贯彻落实。作为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责任重大,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圆满完成。

(一)加强对规划组织实施的领导

明确校长、书记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总负责人;明确职能部门是规划的实施主体,配备人财物等资源,抓好贯彻落实。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规划的宏观指导和执行能力。成立“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事业规划的贯彻实施,协调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层层负责、合力推动的规划落实机制。

(二)强化规划分工落实与实施 

按照“整体规划、动态管理、明确责任、检查落实”的原则,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全面推进“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分工落实与实施。把规划目标任务作为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明确任务分解,确保责任到人。鼓励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实施规划,因此形成的有效经验、成功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推广

(三)加强规划实施的督导与评估

办公室负责做好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形成定期报告制度。将实施情况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相结合,落实相关激励奖惩措施。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负责人实行问责。规划的目标任务需要调整需经校务会会研究决定。

(四)加大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力度

统筹全校的人力资源、经费资源、空间资源、物质资源,确保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加强预算管理与预算绩效考核,学校财务预算要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明确资金的主要投入方向,专项资金要与学院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发展计划相匹配,确保资金利用的最大化。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加强资金的审计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开展规划组织实施的理念宣传与认识发动

充分阐明“十三五”规划对推动未来五年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学校整体发展与师生个人发展的相互关系,将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作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合力的契机,将实施推进和任务落实作为进一步凝心聚气、改革创新、共谋发展的过程,提高广大师生对学校工作意图、发展目标定位的理解,增强大局观念、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全员参与、共创未来,把愿景蓝图与规划目标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化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自觉行动。

使命崇高,任务光荣。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共谋新发展,共筑职梦,全校师生将紧密团结起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为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设目标,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同迎接安溪茶业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

                                    2018年5月25日


编辑:陈里勇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咨询QQ:382541681
联系地址:福建省安溪县虎邱镇湖丘街1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闽ICP备19021082号-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